|
圖/李鵬翔.文.聲音/楊懿如

|
物種名稱 |
黑眶蟾蜍Bufo melanosticus |
|
特徵 |
型態
- 中大型肥胖,♂5-6 cm,♀5-8 cm
- 耳後腺膨大突出
- 頭部眼睛周圍有黑色骨質棱脊
- 鼓膜明顯
- 指端黑色
|
|
生態習性 |
繁殖季每年的2月到9月。雄蟾常在岸邊淺水草叢裡或浮在水面的葉片上鳴叫,鳴叫時鳴囊鼓出並急速地振動發出「咯咯咯咯咯咯…」聲,尤其當雄蟾碰到雌蟾時,叫聲會變得更加急促而且連續,有時可以持續一分鐘以上。成體對環境的適應力很好,在遮蔽性比較好的水池,例如荷花池,不到百平方公尺的水池,可能聚有上百隻黑眶蟾蜍。由於數量太多,求偶的時候,經常發生抱錯的情況,此時被錯抱的雄蟾馬上會發出短促而尖銳的「嘎」聲,有如在警告對方:「我也是公的,不要碰我」。由於每夜產卵的雌蟾數目常不到十隻,雄性之間的競爭很激烈,也會出現5、6隻雄蟾同時抱一隻雌蟾的現象。
|
|
分布地區 |
廣泛分布於海拔500m以下包括蘭嶼、綠島常見的蛙類。平常棲息在闊葉林、草叢、開墾地及住家附近空地,繁殖期時才遷移到開闊水域。 |
|
成體出現時間 |
|
|
棲地環境的維護 |
加強住家附近的排水,可減少小水塘的產生,減少廢棄水桶、水缸的放置或遷移他處或加蓋,定期整理居家附近草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