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種基礎資料 國內外入侵史 棲地環境 移除方式
分類階層
Animalia動物界
.Chorda脊索動物門
..Class Reptilia 爬蟲綱
...Order Squamata 有鱗目
....Family Polychrotidae 變色蜥科
.....Genus Anolis
物種編號 419412
學名 Anolis sagrei (Dumeril & Bibron, 1837 )
中文標準名 沙氏變色蜥
物種說明

學名資料(俗名、同種異名、學名歷史)
物種概述
物種分布

學名其他資料 俗名 -
同種異名

Anolis sagrae, Anolis sagrei, Anolis sagrei mayensis, Anolis sagrei sagrei, Anolis stejnegeri, Dactyloa (trachypilus) sagraei, Dracontura catenata, Norops sagrai

學名歷史  
物種概述

沙氏變色蜥體長約4.8-6.4cm,體重約4-8g,為原產於古巴和巴哈馬群島的中小型變色蜥蜴,常活動於地面、樹幹及灌叢間,屬於樹幹-地面型蜥蜴(trunk ground ecomorph)。有雌雄二型性,成熟雄蜥體型粗壯,明顯大於母蜥。體色為褐色或灰色,上有對稱的圓形或三角形或線條等花紋,並會隨著環境與行為改變體色至黑色或灰白色。雄雌蜥皆具有黃色或橘紅色的喉囊,雄蜥在示威及求偶時會展示其喉囊,雌蜥喉囊明顯小於雄蜥。沙氏變色蜥的趾端具有皮瓣與趾爪,後肢粗壯,這些特殊的生理構造讓牠們能藉由迅速的移動與跳躍來躲避敵害,也增加其擴散風險。沙氏變色蜥的食性廣泛,除了蝸牛、蛞蝓、蜘蛛、螞蟻等無脊椎動物外,尚包含有小型蜥蜴與青蛙等小型的兩棲爬蟲類。沙氏變色蜥具有較佳的行為調溫能力、且蛋可在海水中6小時而不影響孵化,加上其特殊的型態,因此對於新移入的環境有良好的適應與擴散能力。

    生殖

        1. 春夏季繁殖,每一至二週產卵一顆
        2. 卵一週後孵化,幼蜥約一年性成熟

    行為

        1. 日行性,會藉由兩種展示行為威嚇入侵領域的敵人。
        2. 常活動灌叢、低樹幹與地面的“樹幹-地面型"蜥蜴。
        3. 逃跑迅速且會斷尾,成蜥與幼蜥逃跑方式略有不同。

    天敵

        1. 比牠們大型的蜥蜴、蛇、鳥類等。
        2. 疾病與寄生蟲。

    擴散能力

        1. 擴散能力極強,蛋可在海水中6小時不影響孵化,加強在島嶼擴散能力。
        2. 多數國家或島嶼的入侵史是因貨物夾帶或寵物逃逸。

    危害

        1. 與原生物種在資源上會競爭,且多數原生物種會被迫讓出原本的棲地。
        2. 疾病或寄生蟲會傳染給原生物種。
物種分布

  • 原產古巴與巴哈馬。為IUCN百大入侵種之ㄧ。
  • 1800年即開始入侵美國,目前已成功入侵美國佛州、墨西哥、關島、與許多太平洋的小島。
  • 2000年首先在嘉義三界埔發現,2008年於花蓮七星潭地區也發現野外族群。

二維條碼  
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