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時間自2020年4月至2021年10月,於9個花蓮沙氏變色蜥分布點進行監測,並藉由辦理移除人員培訓、宣導、參與活動推廣等方式,讓一般民眾了解相關資訊,協助監測與通報。
監測結果顯示,七星潭沙氏變色蜥的分布範圍與過去差異不大,核心區和外圍區的發現隻次波動,會受到密集移除活動的影響。部分外圍區的發現隻次有上升,需要後續留意。碧雲莊的沙氏變色蜥分布集中於建德街周圍,與歷年相較,外圍的分佈點有減少。東華大學的沙氏變色蜥分布於學人宿舍及一處新入侵點,族群穩定控制中。康樂社區的沙氏變色蜥分布型態類似於七星潭,範圍廣泛但族群集中,但須特別留意核心區的轉移。干城的沙氏變色蜥的發現隻次低於去年同期,推測受到密集移除和工程影響,後續須特別留意是否造成擴散。
已辦理完成初英山社區、米棧社區、南華國小、銅蘭國小、佳民國小、志學國小與康樂國小的宣導、2場移除人員培訓、另參與4場保育活動擺攤。
共計6則通報,東華大學的木材堆積處、花蓮市民立里、壽豐鄉白鮑溪、壽豐鄉鈺展苗圃確定入侵,其中鈺展苗圃有控制與監測的急迫性。媒體宣傳包含中視、臺視、華視、三立、東森、洄瀾網等多家電視臺均有播放電視影音新聞、網路網頁新聞和YouTube影片,對於花蓮縣沙氏變色蜥的宣導,應有一定助益。將歷年研究成果彙整並發表於自然保育季刊,題目為:
走過十年,花蓮縣外來入侵種沙氏變色蜥的監測歷程。
完成教材初步設計與製作新版宣傳單,並已安排至康樂國小試教。藉這些新的材料,希望能夠加強花蓮地區關於沙氏變色蜥推廣較為不足的部分。
撰寫花蓮縣沙氏變色蜥的監測與控制手冊,提供給未來接續執行的團隊,以及相關主管機關參考。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