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沙氏變色蜥自1800年就開始在牙買加、夏威夷和美國佛羅里達州發現入侵,並對當地生態環境造成生物多樣性下降等影響。台灣最早紀錄為Gerrut Noval於2000年9月在嘉義水上鄉得到的二雄一雌觀察採集紀錄。2006年開始林務局進行調查,發現沙氏變色蜥分布以嘉義縣三界埔苗圃為中心持續擴散中,呈現高密度小範圍的分布狀態。 花蓮地區的沙氏變色蜥族群於2006年7月在花蓮市國興里碧雲莊首次記錄到,並也於2008年12月在七星潭四八高地發現另一個族群。2011年林務局委託東華大學楊懿如教授針對花蓮地區沙氏變色蜥進行監測與移除,發現除了密度最高的七星潭外,空軍基地、碧雲莊、南華社區、銅蘭自行車道與東華大學教師宿舍也皆有沙氏變色蜥族群。移除的方式以夜間移除最有效率。 花蓮地區有許多社區環境類似於碧雲莊、南華社區與東華大學教師宿舍,有高入侵風險,建議社區能夠進行推廣,讓居民了解相關資訊並協助監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