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8room台北臺灣兩棲保育志工大會
志工交流
「你那邊怎樣?我這邊OK。」彷彿是夜間蛙調夥伴們的關鍵通關語,在目前全台有超過60支兩棲類保育志工團隊的隊伍,將近有2000位以上志工伙伴成員群,藉由每年蛙類大調查活動競賽與每季蛙類自主調查過程,培育了深龍臥虎的蛙調好手。
想要一窺哪些志工隊伍裡的武林蛙調高手,或是想要育成哪位幼蛙新手,這場志工大會活動,您我一定要參加,來搓切一番功力,並互相喝采今年各位夥伴們精采蛙調的血汗旅程,及述說每處調查站之美食美景的懷念點滴,為來年彼此打氣再衝刺一番。所以,「你那邊怎樣呢?」讓我們一起OK!
年度調查成果分享
從 2007 年的 2,323 筆調查資料,每年逐步增加,累積至今超過 27 萬筆調查資料。透過大家長時間系統性的調查,詳細紀錄臺灣各地蛙類的現況,不僅讓各地的愛蛙人變成熱心的調查志工,甚至更進一步邁向公民科學家。辛苦的調查成果可以作為許多保育工作、學術研究、政策推動的參考依據,這都是靠著每位志工一筆一筆的記錄慢慢累積出來的,透過大家的努力,來一起守護臺灣的蛙類與生態。
貢獻頒獎
地表最強團隊獎:當年度上傳最多資料的團隊前五名。
生物多樣性獎:當年度團隊調查資料之最高蛙類生物多樣性前五名。
地表最血汗團隊獎:當年度調查樣點最多的團隊前五名。
續航力最久團隊:參與最久、中間無中斷的團隊前五名。
外來種監測獎:當年度協助斑腿樹蛙調查網格最多的團隊。
IFA調查認真獎:當年度在IFA指定樣區上傳最多資料的團隊前五名。
任勞任怨個人獎:表揚當年度熱心參與協會保育市集展攤活動之志工。
年度服務感謝獎:(1).團隊方面:當年度協助辦理青蛙週、蛙類大調查及志工大會之團隊。(2).個人方面:北、中、南、東區大隊長。
專家交流
如果想認識青蛙,只在電腦和書本上,那還不夠;那再加上親自出門觀察呢?那也還是不夠!因為你一定會錯過青蛙背後許多精彩的故事!面對面與專家交流,你不僅能獲得第一手正在發生的兩棲類生物科學研究資訊,還能感受到他們對研究的熱情、有了新發現時的悸動,以及研究過程發生的趣事!若你在觀察蛙類或閱讀相關知識時產生了許多疑問,那就別放過這個可以直接詢問專家的機會!
大會成果紀錄
大會影片
大會影像紀錄
得獎名單
在地深耕獎
快踴蛙獎
超級幼蛙獎
外來種監測獎
護蛙有功獎
IFA調查獎
生物多樣性獎
地表最強團隊獎
地表最血汗團隊獎
銅蛙獎
銀蛙獎
金蛙獎
任勞任怨獎
年度服務感謝獎-團隊
年度服務感謝獎-個人
會議行程表
2020.11.28 六
報到
開場-相見歡
主持人:林樺廷
各出席團隊介紹
貴賓致詞
2020年度調查成果報告
主講者:李承恩組長(調查及資料分析組)
大合照 & 茶敘交流
頒發2020年度團隊貢獻獎
頒發2020年度志工服務獎
2021年活動公布
蛙調資料上傳ABC
主講者:鍾偉賢 (資訊管理組)
志願服務法推動與志工管理作業辦法說明
主講者:張國政組長(會員及志工服務組)
綜合討論
- 參與之兩棲類保育志工補助單趟台鐵自強號車資(戶籍地至台北火車站)。
- 今年志工大會獎項統計及調查資料分析截止日期至11/07,請志工夥伴們務必在這之前完成資料上傳與初審。
- 活動報名取消最晚於11/07前提出,以便活動安排。
- 攜帶物品:請自備環保袋(可裝獎品、活動手冊等)及水杯。
- 活動中請遵守工作人員指揮,勿中途離隊。
- 今年度志工交流茶敘美食分享,有意提供者可於報名時填寫美食名稱,以便統計安排茶點數量。
辦理單位
自資系兩棲類保育研究室
台灣兩棲類動物保育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