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蛙類重要棲地(Important Frog Area,
IFA)
計畫緣起:
過去臺灣兩棲類保育志工字調查過程中,除了少數特殊的目的任務外,樣區的安排皆由各志工團隊自行選擇,畢竟各志工團隊有偏好的活動範圍,也比較瞭解在地環境特色,過去10年也累積了超過23萬筆豐富的調查資料。2009年曾經利用2005
- 2008年的資料劃設過一次IFA,另外於2015年也配合科技部進行臺灣蛙類生物多樣性熱點研究。但利用PARCC五要素法或分層取樣法分析發現,目前所篩選的監測樣區,仍有許多空間與海拔上代表性不足的缺憾,也因此預計三年的時間重新規劃後續長期監測的IFA樣區,能夠讓資料更具有代表性,最終長期監測資料用於找出台灣蛙類重要棲地(Important
Frog Area, IFA),並分析台灣蛙類野外族群變化趨勢這些成果能夠讓我們即時做出反應,是未來蛙類保育政策規劃的重要依據,也是台灣生物多樣性保育的重要資料。
篩選方式:
為了能夠均勻地選擇不同區域、不同海拔等環境,並延續過去已經過長期監測的熱點或固定樣區,讓監測調查資料有延續性。因此,初步先將臺灣地區分成10*10公里的網格,並分析網格內的海拔特性、考量道路可及性;依照過去兩年有穩定進行四季調查的區域為優選,再進一步篩選其他海拔段曾經調查過的樣區,最後再補齊其他潛在可以的調查範圍。
先選取100個潛在IFA的網格(10*10公里),再依照各團隊的意願挑選可以協助的區域,並規劃確實的調查底點,每一個網格區域只少選取一個可以長期調查的樣點,以做為未來IFA長期監測的基礎樣點。
IFA樣區清單:PDF
檔
IFA候選樣區:Google
Map

|